top of page
胡兆邦醫生 骨科

半膝關節置換術

Updated: Feb 29, 2020


楊女士五十多歲,兩年來受到右膝內側痛楚困擾前來求助。原來她大約十年前因膝傷關係接受過微創內側半月板清除手術,術後病情有所改善,但前年痛症又再次出現,加上近年退休後體重遞增,至使行動不便,有時更需要借助拐杖遠行。

她訪尋骨醫專家,X光檢查顯示右膝內側有「些少」退化,着她接受透明質酸注射治療。不過效果有限,更令她放棄了歐遊的念頭。替楊女士檢查時發覺患側膝頭有輕微向內彎,遂以直立式X光再評估,發現內側退化並不輕微,股骨內髁跟脛骨平台以經呈「骨磨骨」狀態,關節向內彎曲約5度。商討後,楊女士決定接受右膝內側單髁置換。術後三星期她已不需借助拐杖步行。

病人的右膝內髁出現耗損

所謂「換半骹」並非新構思,早於50年代經已有第一代半膝關節置換術(又稱單髁置換手術)面世。其實當病人接受全關節置換之時,骨科醫生往往留意到部份關節仍然保存完好,遂想到能否只更換損壞的部分,這不但可以縮短復原時間,更可減少對膝頭無謂的創傷,令患者的膝頭感覺更自然和順暢。當然每樣研發並非一日千里,在70年代由於單髁置換的可使用壽命短,復修機會比全膝關節置換大,導致這種技術被摒棄。經過單髁假體的不斷改良,對過去失敗的認知和採取較嚴謹的適應症篩選,單髁置換的可使用壽命遂不斷提升,於90年代有研究顯示單髁置換的十年存活率達百分之九十七。

在病人的右膝內髁植入假體

在病人的右膝內髁植入假體

半膝關節置換的適應症包括:年齡約為四十歲以上、單髁關節退化(多數為內側)、病者能用一隻手指點出患處、內彎不過10度,和已排除其他原因如類風濕關節炎等。傷口一般比全膝關節置換為細少(約8至9厘米),接受手術後可於一兩天出院。近年半膝關節置換技術更趨完備,包括術前預訂病人專屬裝嵌組件(patient specific instrumentation)以增加切割骨頭的準繩度。亦有以機械臂協助醫生分毫不差地打磨骨頭,令到單髁假體以最適合的位置安上膝關節。


74 views0 comments
bottom of page